完蛋!我们被同行包围了,爆款小游戏《花园特攻队》的研发复盘思考

7月25日,罗斯基联合龙虾游戏推荐共同组织的感恩2024小游戏“思享会”在上海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多位小游戏领域的知名研发发行公司负责人到场分享。

活动上,优目科技负责人赵航带来了爆款小游戏《花园特攻队》研发立项的分享,其分享了团队在创新和市场竞争中的经验,强调了积累、复用、选择和根据团队优势做出决策的重要性。他鼓励小游戏团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优目科技前身曾推出不少独立游戏并获得苹果商店推荐。公司成立后创建了Yomob广告聚合平台。2019年公司再次转向游戏开发,在IAA方向推出了多个成功产品。公司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尝试,但导致了持续的亏损。2023年底,团队规模缩减至一个项目组。面对生存压力,团队选择了一个空间管理+肉鸽塔防的创新游戏概念,开发了《花园特攻队》。该游戏在市场测试中表现出色,迅速获得市场关注。

分享内容整理:

大家好,我是优目科技的联合创始人赵航,我们在游戏行业也做挺久了,但今年才开始进入小游戏平台,也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今天感谢罗斯基和龙虾两位媒体大佬的邀请,也有机会跟大家聊聊今年这款产品背后的一些故事。预先声明干货不多,关于这个产品的分析拆解其实也很多了,就是讲讲这个产品从立项到上线的故事,以及这个过程中我们团队的一些心路历程和思考感受。

2017~2024曲折起伏的七年

由于公司早期获得融资并推出过一些盈利产品,我们曾乐观地扩充了团队规模,最多时达到50多人。看着公司好像也获得过不少成绩,但实际上的光景也是冷暖自知

早期做的一些业务其实都不赚钱,在19年的时候平台业务盈利困难,于是重新开始组建游戏研发团队,之前的业务团队几乎全都替换掉了。那两年正赶上超休闲游戏的兴起,就靠这个机遇活了下来。

然后我们尝试往中度混合变现的方向去发展,但方向有些分散和冒险,同时开了几个不同的项目,并且还都是有一定创新风险的融合玩法。结果就是陆续又亏掉了之前凭运气赚的钱。在财务压力下我们又无奈大幅缩减团队,这个过程很挫败也很难受。到了今年,我们只剩下一个项目组,并且全员降了薪,打算背水一战。

如果,你想开创一个XX-like?——你真的想吗

在这样的团队状态下,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你会选择快速上线一款轻量的产品争取尽快获得收入?还是继续尝试去创新玩法,想去成为这个XX-like里的XX本身?

其实每次做立项时候,都会扪心自问,做玩法创新真的是个好选择吗?

创新的确有很多正面成功的案例,但这也都只是幸存者留下的偏差,绝大多数的创新都在各个环节失败了。大多数老板们也不喜欢创新,更喜欢沿着可依赖的成功路径去赢得下一次成功。所以,想说服老板,同意自己去做创新真的太难了。

还好我只需要说服自己就可以了:)其实最核心的理由还是认为我们有这个能力,毕竟曾经也有过几个成功的案例。而且,如果不做玩法创新,去跟市场上茫茫多的小团队去拼抄like的速度,我们能胜出的概率会更低。相比之下,还不如用我们的相对优势去博一次能成的机会。

总之也没有多少时间犹豫,反正就是要这么做了。项目定位就是既要又要还要——题材受众要广泛,美术风格要大众化;核心玩法要简单易懂,又要有丰富的策略变化;并且还要有数值养成空间,支撑商业化设计;最后,产品还要能快速开发完成,上线盈利。

于是开始进入看原型、找玩法、讨论立项思路的环节,按之前的经验,这个环节通常要持续很久。但冥冥之中还是运气起到了很大作用,就在立项的第一天,我们先是讨论Steam上比较火的《背包乱斗》,它提示了我们空间管理是个很普适的乐趣,但还没有足够大众的游戏去满足它。但这个游戏放在手机上就太复杂了,需要做很多简化。

然后我们继续寻找相关关键词的App原型,在App Store美区找到一个叫《Bag Fight》的游戏,刚上线大概一个月,还是一个比较早期的原型。但它的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一个思路,把背包管理跟合成结合在一起,我们感觉是非常符合手游用户的这种习惯的。

有了原型做参考,还只是一个起点,并不能全盘照搬,毕竟它自己都不火,体验下来也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是它的背包格子很少,很快就塞满了,成长感不够。然后它的武器种类虽然很多,但差别和变化不大。以及它的战斗是只有上半屏幕的横版战斗,后期策略空间不足。

于是我们一一针对这些问题,去找相应的解法

既然背包合成和战斗表现的空间都不够,那就把背包和战斗都拉大成一整个屏幕,这样留出足够的交互和策略空间。战斗模式也比较自然想到了很火的竖版塔防。局内想增加变化,也是自然想到把肉鸽体验加入进去。跟养成线的结合,比较了几种不同的思路,最后参考了玩法节奏最为类似的合合合英雄的设计。

这个过程其实是个很好的头脑体操,就是最考验团队对于游戏积累、玩法组合、体验本质方面的理解,以及沟通配合的默契。挺像在炒一盘菜,把很多不同的原料用不同的做法来尝试融合搭配。我们其实也尝试和否掉了很多不同的方案,有些可以在想象中推演,有的也需要快速做出一个原型然后实际体验比较。随着不断推演、讨论、优化,项目的思路就基本成型了。

其实对于背包空间管理带来的乐趣,我们只是给出了一个解而已,一定还会有很多其他可能的甚至更优秀的解法。如果大家还想进入这个方向,建议是一定别照着现成的抄了,多去想想还有哪些可能的变化,这样会有更大的机会。最近已经看到很多有新意的产品出现了。

项目思路成型后,才算是进入正式研发的阶段,这时已经是春节后了。做了两个月到4月中旬,我们才做出第一个可测试的版本。这个版本只配了8个关卡,想简单测试看下基础的数据,毕竟这个玩法没有任何先验数据,总得先测一下才心里有底。

开测两天后一看数据,次留已经到了40%+,峰值甚至超过了50%,人均时长一个多小时。发行方是之前就在合作的老朋友,我问他,这个数据正不正常?他说其实不太正常,因为一般小游戏次留在20%-30%。

于是我们紧急增加了些关卡,又紧急增加了一些局内广告点,看看广告数能拉到多少,验证一下回收数据。看到的结果是人均广告有27次+,人均时长已经接近1个半小时。我又问他,这个数据正不正常?他说,我们得严肃考虑下这个产品该怎么办了。

按我自己以前的经验,本以为还有时间可以再把产品补充内容和打磨完善,结果在充分沟通了解了小游戏市场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已经听说到的一些行业团队动向,我们发现我们只有一个选择了……于是这个还只是个半成品的项目,就这么首战即决战,在五一假期就开始正式大推了。

完蛋!我们被同行包围了 ——欢迎来到真实的商业世界

整个五一假期我们都在加班,不过看着榜单和数据的确也很兴奋,相信很多朋友也有过类似的感受。假期刚过,我先是被一些业内好友包围了,纷纷来找我打听和祝贺。然后很快我又被各种合作方包围了,都来联系合作机会,但团队实在是分身乏术,只好一一婉拒。但这也预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和未来,一大波like正在或已经在路上了。。

后来的情况也果然不出所料,仅仅几周后就已经开始有同类产品陆续出现,到现在应该已经有几十款了。

假如能回到过去重来的话,我们自然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应该不这么早对外测试,应该多储备一些内容,甚至直接按IAP的结构来做。但我们的确低估了这个玩法的受欢迎程度,即使我们内部自己都很喜欢玩。我们的确也低估了行业信息的传播速度,以为测试几天再低调下架也不容易被发现。我们还低估了同行们的产能速度以及对新品类的饥渴程度,能那么快的就有若干团队都决定大举跟进。

站在第三方视角来看,可能我们是一个很完美的可以抄的对象。玩法有一定新意,市场上无竞争;已有有数据验证,竟然还很不错;玩法实现难度不大,能快速实现;玩法内容还不多,很容易追赶;盈利模式只是IAA,看起来挺容易和IAP结合;团队只是个小公司,没有大公司保驾护航……这么多天选buff汇集,不抄你抄谁呢,简直天理难容。

聊到这里,还是再回到开始提过的那个话题,小团队应该做玩法创新吗?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想做创新的小团队可能比三体里那个黑暗森林的状态还难。

还有几个有所不同的重要概念:

游戏的玩法是不受保护的,毕竟创新也都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个玩法一旦被验证,也就成了人人可用的公开资源。

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很多公司的研发产能堪称恐怖,再加上茫茫多的中小团队,随时都能把一个蓝海方向爆成红海状态。

比起三体里的名言“藏好自己,做好清理”,游戏行业连隐藏自己都很难做到。因为新玩法想得到验证,就需要对玩家进行测试,才敢继续大量开发后期内容。而一旦对玩家进行测试,各种市场监测相关职能的人员就会发现这个产品,甚至能知道数据情况。

所以开发者要么承担玩法验证失败的研发成本,要么承担信息暴露带来的竞争成本,两者此消彼长,没法完全规避掉,只能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想一些办法去缓解。

我能想到的可能解法是:

一是做好积累和复用,提高门槛,利用先发优势快速抢完市场。比如相近的数值思路、商业化系统、甚至美术。这样一旦验证某个玩法有效,就尽快把这些模块加进去,更快的抢占市场。国内外也有很多公司在这样做。

二是提升品牌性、社交性,去做赢者通吃的品类。但这通常会对游戏品质、玩法的品类有要求,通常需要是品质极高、互动性极强的游戏。例如SuperCell的游戏,羊了个羊之类的游戏。三就是临时爆人力死磕,这也是最普遍的做法了,大家一起卷,至少创新的还先起跑一些。这几点其实也不互相矛盾,理论上可以同时用,但那也对团队的要求更高了。

其实选择哪个解法也并没有明确的优劣之分,每个团队也按自己的情况去做选择就好。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想好下面这几个问题:

首先是我们擅长的东西,就是最需要抓住的,先围绕这点建立起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然后是我们想要什么,也就是想成为什么样的团队,理想的目标状态,一定还有不足,但可以通过花钱招人、花时间学习、交朋友合作等,来不断补足。

第三点其实很少看到有人提,我觉得想好这点也很重要,就是你不想要什么。这会涉及到团队的价值观,总有一些东西是不想用来去换取成功的,比如法律底线、比如身体健康、比如合作的诚信、比如团队成员的感情、比如产品的社会价值等等,要不要真的去换,每个团队总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

很多选择也不用太纠结,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毕竟盈亏会同源,福祸总相依。选择激进或者保守都有各自的好处和坏处。我自己的建议是,无论经营公司或者职业发展,总还是眼光放长远,就像价值投资那样期待长期回报。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些其实很难实现的梦想,真的很难,跟大家共勉吧。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未来继续跟大家多交流。

了解更多关注罗斯基公众号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