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当千2》三国女神盘点:蔡琰

由北京一骑当千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ww.qikuai.org)开发运营的三国SRPG手游《一骑当千2》,即将于暑期全面上线。《一骑当千2》为忠于史实,特请北大历史系研究生依据《三国志》、《后汉书》《魏略》等史书为每位三国英雄书写列传。让我们随着列传一起进入三国古战场,体味乱世英雄的悲喜人生!以下是三国奇女子蔡琰列传,请大家先睹为快!

公元207年

蔡琰终于离开了困住她十二年,但又给了她两个可爱的孩子的匈奴,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故土。

此时,中原大地上早已四分五裂、烽烟遍地。

乱天下的董卓死了,但是蔡琰的父亲,东汉著名了学问大家蔡邕也早已不在人世。父亲、丈夫、儿子,女子生命中最重要几个男子,蔡琰终是全都失掉了。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今开封杞县人,东汉学问大家蔡邕之女。她生年不详,有公元174年和公元177年两种推测,卒年亦不详。而按照蔡琰出生于公元174年的说法,此时,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已经33岁了,早已不是当时女性最好的年华,“少小离家老大回”,更何况,她抛下怀中稚子回到的这个家乡早已是国破家亡,不成样子。

《三国演义》是帝王将相的故事,对于蔡琰这段颠沛流离的遭际也只是短短的描述,说她早年嫁给河东的卫仲道,但是丈夫早亡,两人又无子嗣,蔡琰只好回到自己家中,这已是不幸。但不久董卓部下作乱,将她虏到了匈奴。在异族他乡,蔡琰为匈奴左贤王诞下二子。曹操统一北方后,听到蔡琰所做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同情她的身世,用千金将她赎回曹魏,让她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为妻。

于是我们知道,蔡琰回到故土后又嫁了人。

不过,屯田都尉董祀是谁呢?他品行如何?才华如何?与蔡琰可有所谓的“共同语言”呢?我们并不清楚,只从《后汉书》中知道,后来,董祀犯了杀身之罪,蔡琰到曹操处求情,希望他宽恕自己的丈夫。她口齿清晰,陈情十分恳切、哀伤,又应曹操的要求,为他默写了四百余篇蔡邕旧时收藏而毁于战乱的古籍,毫无遗漏,终于救得董祀一命。

从此,史册之中就没有了她的痕迹,我们甚至不知道她卒于哪年,不过,青史无名对于《一骑当千2》蔡琰倒不见得是件坏事,想来蔡琰应该是与她的丈夫一起,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晚年时光吧。

除了“文姬归汉”一事传为佳话,蔡琰最为著名的便是她的文学作品了。前文提到的《胡笳十八拍》是其一,而其晚年所做的两首《悲愤诗》也是在文学史上留名的佳作,一首为五言古诗,主要叙事,有自传性质,另一首则为骚体诗,以抒情为主。其中又以五言的一首文学价值更高,甚至有人认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和诗圣杜甫都受到了蔡琰的影响。

汉朝的使臣来了。

当曹魏使臣拿着赎金,踏上匈奴人的草原之时,不知道那些被掳掠而来的汉人妇女,有没有从居所中探出头来,希冀地张望?

十三年了!

当年纷飞的战火,女人们的哭叫、嘶喊、挣扎,仿佛都化作一场噩梦,那些被匈奴人挑在刀上、悬在马头的是父亲、是丈夫、是兄弟,但是那总是太过久远的记忆了,白日尚可一见,而家乡却永远只能出现在梦里了吧。

可是今天,那个遥远的,只出现在梦中的家乡,竟派来了使臣!

无怪乎蔡文姬在诗中写,这些汉使在自己的眼中,就如同骨肉亲人一般。他们来接自己回乡了!

不知蔡琰当时可曾落下激动的泪水?

但这样欢欣的情绪只存在了一瞬,她马上又想起“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虽然自己得到了解脱,但是与幼子又要天各一方。

古代交通不便,匈奴与中原又素有嫌隙,蔡琰自己也清楚,此去一别,便是永别,此生便再难见到自己的亲生骨肉了。

一边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一边是一个没有了故人的故乡;一边是十二年来的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情,一边是可以想见的,后半生对于幼子的惦念,虽说有舍才有得,但是命运给蔡琰的这道选择题,也实在太过残酷了。

正不忍间,幼子却又搂着她的脖子,一幅亲昵、依赖的小儿女态,用童稚之语责问自己的母亲“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问她为什么不慈,要弃他们于不顾。

归乡固然是蔡琰所愿,但怀中稚子何辜呢?蔡琰此时五内俱焚,心神恍惚。到了即将心愿得偿、离开匈奴的时候,她反而不忍,时时回首张望——被掳掠到异国他乡的日子当然辛苦,那片土地也并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地方,但是与她血脉相连的孩子,却就在那里,一头是故土,一头是血亲,几乎要将蔡琰的心,扯成两半。

不过也许,蔡琰还可算是幸运的。与“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的“同时辈”——那些与《一骑当千2》蔡琰一起被胡人掳走的中原人相比,蔡琰至少因为她的才华得到了回归故乡的机会,而其他人呢?

蔡琰当时也是大户人家,尚且被匈奴人“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地掳走,那么一般人家的女儿,恐怕更没有机会逃脱了吧!

蔡琰得以回乡,而她们呢?恐怕再没有第二个曹操愿意为她们出下赎身的“千金”了吧!

“国家不幸,诗家幸”,没有三国的乱世,和蔡琰一生的坎坷身世,就没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这样的佳作,史册之上也可能不会有她德行美好、才华横溢,不输士人的赞誉,但是又有几人愿意以蔡琰这样的不幸,换取青史上的一个名字呢?

想来蔡琰自己也更盼望卫仲道不早夭、幼子不生离、董祀不获罪,天下安定太平。不料却终究是“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世道不平,四方群雄并起。《一骑当千2》蔡琰作为当时弱势的文人和女子,难以“上马安天下”,也只好以诗文抒情,控诉战乱的伤害。蔡琰做《悲愤诗》时,她业已归汉,安定了下来,却仍然“怀忧终年岁”,常怀忧虑之心,也大抵为此吧!

(北京大学历史系周思源)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