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游戏ROI的多种因素你都了解吗?

通过与许多开发者进行交流,我们发现虽然大家对于广告变现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广告机制设计更加合理,但依然会有一些疑惑:一些侧重广告变现的产品在上线后即使CPI压的再低,买量成本依然高过广告收益,导致ROI为负,苦恼不已。遇到这种情况,开发者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会简单分析一下影响游戏ROI的多种因素。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产品内的实际用户越趋近于产品的目标用户,产品的回收情况会越好。对于仅包含内购的产品而言,很好理解,因为越是核心用户,他们的留存和付费情况越好;对于侧重广告变现的产品,核心用户的留存和游戏时长会比非核心用户的更久,从而会触发更多的广告展示。并且我们知道,广告平台在给开发者进行结算时,最终影响收益的是广告转化情况,正因为广告平台通常会根据流量所属的产品类型分配适合的广告内容,所以如果用户越是跟产品匹配,广告变现的转化情况就会越好,变现收益也会相应提升。 因此,制定合理的买量计划,选用合适的买量渠道,以及后期的买量优化是获取核心用户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某虚拟产品为例,此产品是在美国Google Play发行的一款以广告变现为主的中度游戏,在使用“泛投策略”获取的用户(即以低价获取最大量级的用户为导向,不对用户属性进行约束)与“精准投放策略”获取用户后的数据如下:

注:“回本日”即ROI=100%时的当天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调整投放策略后的买量单价上涨了35%,但产品整体的回本速度却是在加快的。所以开发者们不要只是一味压低买量价格,而是应该更多考虑ROI情况,建立适合的推广和运营模型,加强产品的盈利能力。

另外,在创建ROI模型时,需结合产品的属性进行设计,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够快速回本,因为产品的内容和用户的属性决定了整个回收的进度。例如:超休闲游戏建议45天之内回本属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而中度游戏建议建立80到90天回本的模型。

在选择买量渠道时,如果是只包含内购的产品,可以直接通过三方数据追踪平台或者自己搭建的数据平台计算渠道的ROI及后续的付费情况进行优化;如果是侧重广告变现的产品,除了分渠道计算内购的ROI情况,还需要充分考虑变现的ROI情况,但是在目前绝大部分三方数据追踪平台还没有打通变现端数据的情况下,可以简易地根据渠道和地区拆分变现收入,从而计算各买量渠道的变现ROI情况。

除了优化买量渠道和策略,我们也可以调整广告方案,提高广告收入:

1.分析当前广告方案各个广告位的覆盖率和人均展示情况,优化广告方案:如果覆盖率较低,检查一下当前广告方案是否存在广告位入口过深、或广告位入口不够明显、或奖励内容较少等问题;如果人均展示较少且广告覆盖率较高,则可以考虑打开每日可看广告的次数、或新增其他广告位;

2.避免广告违规行为,如广告位入口遮挡游戏内容及广告突然出现造成的误点击;

3.避免过度频繁且连续的广告展示,优化用户用户看广告时的体验,间接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当然,对于广告变现产品,我们也可以增加内购引导提高产品的ROI:

1.对于插屏广告较多的产品,增加“任意内购去广告”或直接新增“去广告”的内购项;

2.对于像“破产”、“复活”等激励视频广告位,可以优先弹内购弹窗,用户在不付费的情况下再弹激励视频入口。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